Skip to main content

aria2的配置文件aria2.conf

· 6 min read

~/.config/aria2/aria2.conf

## '#'开头为注释内容, 选项都有相应的注释说明, 根据需要修改 ##
## 被注释的选项填写的是默认值, 建议在需要修改时再取消注释 ##

## 文件保存相关 ##

# 文件的保存路径(可使用绝对路径或相对路径), 默认: 当前启动位置
dir=~/downloads
# 启用磁盘缓存, 0为禁用缓存, 需1.16以上版本, 默认:16M
#disk-cache=32M
# 文件预分配方式, 能有效降低磁盘碎片, 默认:prealloc
# 预分配所需时间: none < falloc ? trunc < prealloc
# falloc和trunc则需要文件系统和内核支持
# NTFS建议使用falloc, EXT3/4建议trunc, MAC 下需要注释此项
#file-allocation=none
# 断点续传
continue=true


## 下载连接相关 ##

# 最大同时下载任务数, 运行时可修改, 默认:5
#max-concurrent-downloads=5
# 同一服务器连接数, 添加时可指定, 默认:1
max-connection-per-server=5
# 最小文件分片大小, 添加时可指定, 取值范围1M -1024M, 默认:20M
# 假定size=10M, 文件为20MiB 则使用两个来源下载; 文件为15MiB 则使用一个来源下载
min-split-size=10M
# 单个任务最大线程数, 添加时可指定, 默认:5
#split=5
# 整体下载速度限制, 运行时可修改, 默认:0
#max-overall-download-limit=0
# 单个任务下载速度限制, 默认:0
#max-download-limit=0
# 整体上传速度限制, 运行时可修改, 默认:0
#max-overall-upload-limit=0
# 单个任务上传速度限制, 默认:0
#max-upload-limit=0
# 禁用IPv6, 默认:false
#disable-ipv6=true
# 连接超时时间, 默认:60
#timeout=60
# 最大重试次数, 设置为0表示不限制重试次数, 默认:5
#max-tries=5
# 设置重试等待的秒数, 默认:0
#retry-wait=0

## 进度保存相关 ##

# 从会话文件中读取下载任务
input-file=/etc/aria2/aria2.session
# 在Aria2退出时保存`错误/未完成`的下载任务到会话文件
save-session=/etc/aria2/aria2.session
# 定时保存会话, 0为退出时才保存, 需1.16.1以上版本, 默认:0
#save-session-interval=60

## RPC相关设置 ##

# 启用RPC, 默认:false
enable-rpc=true
# 允许所有来源, 默认:false
rpc-allow-origin-all=true
# 允许非外部访问, 默认:false
rpc-listen-all=true
# 事件轮询方式, 取值:[epoll, kqueue, port, poll, select], 不同系统默认值不同
#event-poll=select
# RPC监听端口, 端口被占用时可以修改, 默认:6800
#rpc-listen-port=6800
# 设置的RPC授权令牌, v1.18.4新增功能, 取代 --rpc-user 和 --rpc-passwd 选项
#rpc-secret=<TOKEN>
# 设置的RPC访问用户名, 此选项新版已废弃, 建议改用 --rpc-secret 选项
#rpc-user=<USER>
# 设置的RPC访问密码, 此选项新版已废弃, 建议改用 --rpc-secret 选项
#rpc-passwd=<PASSWD>
# 是否启用 RPC 服务的 SSL/TLS 加密,
# 启用加密后 RPC 服务需要使用 https 或者 wss 协议连接
#rpc-secure=true
# 在 RPC 服务中启用 SSL/TLS 加密时的证书文件,
# 使用 PEM 格式时,您必须通过 --rpc-private-key 指定私钥
#rpc-certificate=/path/to/certificate.pem
# 在 RPC 服务中启用 SSL/TLS 加密时的私钥文件
#rpc-private-key=/path/to/certificate.key

## BT/PT下载相关 ##

# 当下载的是一个种子(以.torrent结尾)时, 自动开始BT任务, 默认:true
#follow-torrent=true
# BT监听端口, 当端口被屏蔽时使用, 默认:6881-6999
listen-port=51413
# 单个种子最大连接数, 默认:55
#bt-max-peers=55
# 打开DHT功能, PT需要禁用, 默认:true
enable-dht=false
# 打开IPv6 DHT功能, PT需要禁用
#enable-dht6=false
# DHT网络监听端口, 默认:6881-6999
#dht-listen-port=6881-6999
# 本地节点查找, PT需要禁用, 默认:false
#bt-enable-lpd=false
# 种子交换, PT需要禁用, 默认:true
enable-peer-exchange=false
# 每个种子限速, 对少种的PT很有用, 默认:50K
#bt-request-peer-speed-limit=50K
# 客户端伪装, PT需要
peer-id-prefix=-TR2770-
user-agent=Transmission/2.77
peer-agent=Transmission/2.77
# 当种子的分享率达到这个数时, 自动停止做种, 0为一直做种, 默认:1.0
#seed-ratio=0
# 禁用做种
seed-time=0
# 强制保存会话, 即使任务已经完成, 默认:false
# 较新的版本开启后会在任务完成后依然保留.aria2文件
#force-save=false
# BT校验相关, 默认:true
#bt-hash-check-seed=true
# 继续之前的BT任务时, 无需再次校验, 默认:false
bt-seed-unverified=true
# 保存磁力链接元数据为种子文件(.torrent文件), 默认:false
bt-save-metadata=true

ffmpeg下载m3u8视频

· One min read

需求场景

之前看在线视频的时候,希望能够把视频下载下来,当时一直用IDM,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了,现在发现ffmpeg这个小工具居然也可以下载m3u8格式的在线视频,可以说很好用了

解决方案

ffmpeg -i http://www.xxx.com/xxx.m3u8 name.mp4

树莓派vnc连接显示too many security failures?

· 2 min read

场景复现

家里一台电脑可通过局域网ip用vncviewer访问树莓派,由于在树莓派上搭建了frp服务,所以公司电脑也可以访问vnc访问树莓派,现在出现的异常情况是,公司电脑突然不能vnc连接了,连接显示too many security failures,具体原因不详。

网上解决方案

搜了一大圈,基本是以下几个方案:
方案一:说是触发了VNC的安全保护机制。需要重置BlacklistTimeout和BlacklistThreshold,说这种解决方案的都是ubuntu等系统,树莓派的vnc server是realvnc,不一样,行不通。

sudo vncconfig -display :1 -set BlacklistTimeout=0 -set BlacklistThreshold=1000000
sudo vncconfig -display :1 -set BlacklistTimeout=600000000000 -set BlacklistThreshold=10

方案二:杀掉vnc server进程,重新启动

sudo vncserver -kill :1
sudo vncserver :1

方向是对了,可实际试验并没有用,可能vnc server也不是realvnc吧

最终解决方案

重启vnc server

sudo systemctl restart vncserver-x11-serviced.service 

官方解释

Too many security failures

树莓派远程唤醒mac(wake on lan)

· 2 min read

需求场景

公司的电脑性能不太行,编译代码太慢。所以希望在公司电脑上开发,家里电脑负责编译上传。可以通过远程桌面控制家里电脑,不过远程桌面都要求电脑处于工作状态。不在家时电脑一般都是休眠状态,这样就需要可以一个唤醒电脑的操作,然后再使用远程桌面。当然可以家里电脑24小时不休眠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。(为了省点电费,恰好手里又有闲置的树莓派就可以很简单的实现了)

设备清单

imac(mac电脑主板均支持wake on lan)
树莓派(一台局域网设备)
公网ip(可选,远程唤醒)

具体步骤

树莓派安装etherwake工具sudo apt install etherwake,安装之后通过sudo etherwake mac地址(如:31:6G:11:66:3f:5d)命令唤醒同一局域网的imac电脑。

远程唤醒

需要有公网ip,远程登录树莓派唤醒imac即可。具体实现方式参考基于frp快速搭建内网穿透工具

其他说明

这里的唤醒电脑有几点要求(说明)。

  • 第一电脑必须处于开机状态。
  • 第二只是将电脑从休眠状态唤醒,并不会解开电脑设置的锁屏状态。

postgresql开启远程登录

· One min read

步骤一修改pg_hba.conf文件

# IPv4 local connections:
host all all 127.0.0.1/32 md5
host all all 0.0.0.0/0 md5

步骤二修改postgresql.conf文件

# - Connection Settings -
listen_addresses = '*' # what IP address(es) to listen on;

步骤三重启

sudo systemctl restart postgresql

ubuntu安装samba文件共享系统

· One min read

安装软件包

sudo apt install samba

修改配置文件

sudo vim /etc/samba/smb.conf
新增以下配置

[shared]
comment = shared directory
path = /data/shared
public = yes
writable = yes
available = yes
browsable = yes
create mask = 0777
directory mask = 0777

修改目录权限

chmod 777 -R /data/shared家庭局域网环境下给777即可

测试参数是否正确

testparm

重启samba

sudo systemctl restart smbd

ubuntu开机自动挂载硬盘

· 2 min read

步骤一:查看所有硬盘信息

sudo fdisk -l

步骤二:格式化需挂载的硬盘(根据需要确定文件系统)

sudo mkfs.ext4 /dev/sda

步骤三:创建/data 目录

sudo mkdir /data

步骤四:挂载分区

sudo mount /dev/sda /data

步骤五:查看磁盘分区的 UUID

sudo blkid

步骤六:配置开机自动挂载

sudo vim /etc/fstab
在配置文件中加入UUID=11263962-9715-473f-9421-0b604e895aaa /data ext4 defaults 0 1
参数说明<fs spec> <fs file> <fs vfstype> <fs mntops> <fs freq> <fs passno>

<fs spec>:分区定位,可以给UUID或LABEL,例如:UUID=6E9ADAC29ADA85CD或LABEL=software
<fs file>:具体挂载点的位置,例如:/data
<fs vfstype>:挂载磁盘类型,linux 分区一般为 ext4,windows 分区一般为 ntfs
<fs mntops>:挂载参数,一般为defaults
<fs freq>:磁盘检查,默认为0
<fs passno>:磁盘检查,默认为0,不需要检查

fs_freq:用来决定哪一个文件系统需要执行dump操作,0就是不需要;
fs_passno:是系统重启时fsck程序检测磁盘的顺序号 1 是root文件系统,2 是别的文件系统。fsck按序号检测磁盘,0表示该文件系统不被检测 dump 执行ext2的文件系统的备份操作 fsck 检测和修复文件系统

步骤七:重启系统验证

sudo reboot

ubuntu替换arm国内源

· One min read

需求场景

树莓派装了ubuntu mate桌面系统,替换为国内ubuntu源报错。

报错原因

清华,阿里等镜像源中ubuntu不包含arm源,arm源在ubuntu-ports中。

解决方案

ubuntu替换为ubuntu-ports即可

# 清华源ubuntu20.04
deb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ubuntu-ports/ focal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ubuntu-ports/ focal-update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ubuntu-ports/ focal-backports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deb 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ubuntu-ports/ focal-security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
树莓派连接蓝牙音响没有声音?

· 3 min read

需求场景

树莓派连接小爱音箱,蓝牙已配对,音箱已连接,并且设置音频输出为音箱,然而却始终没有声音!折腾了好久,查了很多相关资料,终于能出声了。

系统环境

raspbian buster

相关参考

1.解决树莓派连接蓝牙不能听见声音
2.树莓派外接蓝牙音箱
3.树莓派3B+蓝牙音箱没有声音
4.解决树莓派HDMI接口没有声音输出的问题

解决过程(折腾啊)

首先根据参考1,更新了蓝牙相关的包,pi加入蓝牙用户组。并没有解决问题
然后根据参考2,设置音频输出为蓝牙音箱。并没有解决问题
然后根据参考3,修改/boot/config.txt的hdmi.force.hotplug。成功解决问题,开心啊,不过引入新的问题。vnc远程桌面用不了,连接黑屏。
然后根据参考4,还原参考3修改的配置。修改drive,成功解决问题,而且vnc远程桌面没有影响。

奇怪bug

虽然能播放音乐了,但还是有问题的。vnc下还是播放不了音乐的。vlc和mplayer都试过。root用户和pi用户都试过。ssh连接mplayer也无法播放,无论试root用户还是pi用户连接。然后奇怪的问题出现了。当我用root用户登录,然后su pi切换到pi用户,再用mplayer居然可以播放了。真神奇啊!!!

后续

现在重装了32位的系统,莫名其妙的好了。关于之前奇怪bug的原因,可能是我一直以root身份登录ssh,vnc,安装软件也都是root身份,但是树莓派的音频要求不能以root用户登录。所以就会出现root用户登录无法播放,su pi之后就能播放。而直接用pi用户登录会导致软件没有启动,所以也无法播放。重装系统之后一直以pi身份登录安装软件,就没有问题了。当然这个原因仅限猜测啦。